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关于《长春市关于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及
《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的起草说明

时间:2021-06-30 14:06 来源:畜牧处
【字体: 打印

  根据会议要求,现将《长春市关于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送审稿)》(以下简称《措施》(送审稿))及《长春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送审稿)》)的起草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制定的依据和背景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事关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畜禽产品。近年来,我市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在保障民生供给、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牧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支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在资源配置和结构优化方面还存在秸秆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发展肉牛产业高度重视,景俊海书记、韩俊代省长、王凯书记、张志军市长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谋划好肉牛产业,把肉牛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建设现代都市圈的新增长点去研究、支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通过科学规划和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等草食畜牧业,对于加快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种养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起草过程
  《措施(送审稿)》和《规划(送审稿)》由市畜牧局和市工信局分别从肉牛养殖和加工服务两个方面共同研究制定。2020年6月,初稿完成后,征求了各县(市)区及市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规自局等相关部门意见。2020年9月,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徐晗书记、贾晓东市长多次召开市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充分论证,再次征求了各县(市)区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并和省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对接,经合法性审查后形成了今天的送审稿。
  三、主要内容
  1、《措施(送审稿)》总计二十条,第一条主要明确了政策文件的适用范围,其他十九条分别从不同的层面提出鼓励支持产业发展的可行办法,既有鼓励可繁母牛稳步扩群的基础性措施,又有鼓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技术性措施,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促进精深加工和服务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集聚、补齐产业链短板,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整体而言,《措施》所有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未来以肉牛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规划(送审稿)》科学分析了长春市畜牧业、肉牛养殖及加工服务业的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势,逐一明确了未来5年肉牛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发展路径、生产力布局调整方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任务、多元化养殖模式以及加工体系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要求等。《规划》整体上以鼓励引导我市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为总要求,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切实促进长春市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种养结合,推进农作物秸秆过腹转化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优质、高效和绿色发展。力争到2025年,肉牛养殖发展到300万头,完成150万头屠宰加工生产能力改造提升,大力发展肉牛精深加工和配套服务业。力争把肉牛产业建设成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率先发展的重要产业、跨界融合的示范产业、现代服务的创新产业,全市肉牛产业相关产值实现 1000亿元。
  四、有关建议
  如本次会议通过,建议将上述两个材料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