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大行政决策

长春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展情况

时间:2022-03-04 13:28 来源:畜牧处
【字体: 打印

  长春市立足本市农牧业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考虑畜牧业发展和养殖污染治理,坚持疏堵结合、防治并举,在强化环保监管的同时,紧紧围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引导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科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总的思路一是“重点管”。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统一监督管理,严控养殖污染违法行为及环境敏感区域污染物排放。二是“全面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断完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引导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三是“适当禁”。巩固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关闭或搬迁成果,在环境敏感区域适当禁止养殖行为。四是“加快转”。推动养殖业由分散向集约转型,由粗放向绿色转型,加快规模化、生态化、多元化发展进程。

  一、总体情况
  年初以来,重点实施了畜禽粪肥沃土还田行动,深入开展了粪污综合利用入户检查指导专项行动。市县两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累计组织技术推广培训15个班次,深入3000多家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密集村屯开展入户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问题告知单5000余份。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运行管理推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通知》和《全市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通过开展专项行动推动粪污收集设施和粪污处理中心全部实现了规范运行,对粪污乱堆乱放问题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在99%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预计可达85%。
  二、粪污综合利用专项治理情况
  各县市区在下半年相继出台了畜禽粪污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制定了畜禽粪污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畜禽工作目标,成立了包保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压实属地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强力推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专项治理行动。由畜牧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织乡镇街成立排查组,对辖区规模养殖场、村级畜禽粪污集中收集池、利用项目资金购置的吸污车、运输车辆、有机肥厂等运行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全市共排查了3000多家畜禽规模养殖场、1000多处村级散养户集中储粪场、300多台吸污车和粪便运输车辆,43家畜禽粪污处理机构(有机肥厂)。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了99%,但仍存在部分养殖场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不重视,粪污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粪污综合利用不规范,有的规模养殖场没有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有的填写不规范,粪污还田利用或与有机肥厂签订的粪污处理协议及消纳粪污土地承载面积证明材料不齐全等现象。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长春市始终坚持疏堵结合、防治并举的根本原则,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配套资金超过2亿元,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预防畜禽养殖污染,努力实现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多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重点管、全面治、适当禁、加快转”的基本工作思路,不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的统一监督管理,严控养殖污染违法行为及环境敏感区域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实用技术模式,不断探索施行粪污综合利用有效运营方式,逐步完善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努力引导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一是积极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快推进规模以下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围绕养殖密集区域实施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指导做好综合利用工作。重点推广了两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和运营方式:城区主要是由各区级政府组织建设公共粪污暂存设施,委托区域性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进行运营维护和综合利用。养殖大县主要是依托种养废弃物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域布局建设秸秆粪污腐熟堆沤场和无臭膜覆盖腐熟发酵设施,协同实现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二是发展壮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导向作用,通过招商、兼并、整合、重组等方式,加快培育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引导鼓励改建、扩建,持续提高有机肥厂和沼气工程生产能力,促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向专业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转型,到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机构发展到43家,有机肥生产能力约为110万吨。三是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建设。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宜减则减、宜增则增,促使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在规模上相匹配。指导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区域和规模养殖场,逐步调减养殖总量。推动实施“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积极引导发展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支持肉牛养殖以绿色生态为前提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退户入区战略,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逐步取缔小规模分散养殖,积极引导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建设,大力推广无抗养殖、发酵床养殖等生态化养殖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